??近日,中鐵資源旗下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簡稱鹿鳴礦業)榮膺2024年度中國中鐵投資項目公司“10優”(礦產資源類第一名)。鹿鳴礦業是集鉬礦采礦、選礦于一體的大型有色金屬礦山企業,主要產品是品位50%以上的優質鉬精礦。
??鉬是一種稀有金屬,在工業、科技、農業及生物醫學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2011年“北方鉬城”藍圖的擘畫起步,到如今躍升為亞洲最大單體鉬礦,鹿鳴礦業以打造中國中鐵重要板塊之一資源利用企業標桿及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已任,以精細化管理挖潛增效,特別是近年聚焦“效益提升、價值創造”,推進“大商務”管理,融入科技創新賦能生產,推動企業連續多年達標穩產,主要效益指標穩步增長,走出一條以管理升級驅動內涵式增長的新路徑,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5G工廠、中國鉬產業貢獻獎、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以及黑龍江省質量標桿企業、百強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等榮譽。
??以“大商務”推動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絕對不是簡單地‘砍成本’,而是改善重構企業價值創造系統。”談及以“效益提升、價值創造”為主線的大商務管理體系,鹿鳴礦業負責人說,深入推進大商務管理,關鍵要跳出“單點管控”的傳統思維,讓企業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都變成實打實的“創效單元”,使每一分努力都指向“價值創造”的目標。
??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大商務管理體系降本增效作用?鹿鳴礦業錨定“一切工作到礦山”的目標導向,以多層動態成本管理為核心,構建穿透式管理體系,打通部門壁壘,推動大商務管理從“全面鋪開”到實現“提質增效”新階段。近年來,在以往容易產生“成本黑洞”的發包環節,他們引入“六性四度”管理標準,即目標性、全面性、針對性、有效性、經濟合理性、可考核性,以及深度、細度、精準度、保障度,把待建工程科學分類、整體發包,不僅規范了管理流程,更使成本降低10%左右。
??為切實把大商務管理落到實處,鹿鳴礦業設置“公司級+生產單位”7個責任成本中心,明確各單元成本管理責任,設置重點管控項目,依據考核指標簽訂責任書,真正實現“誰創效、誰受益”。不僅如此,還創新推行“多維度積分制”,將工作業績、創新成果、技能提升全部納入積分范疇,積分可兌換培訓機會、福利待遇,甚至與職務晉升掛鉤。磨礦車間的徐師傅在今年設備集中檢修期間提的小改小革“金點子”被采納,不僅拿了獎金,還幫他爭取到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及認定名額。
??以“精細化”保障持續增效
??“沒有生產現場的精細化管理,就不會有企業效益的持續提升。”領導班子的共識,揭示了鹿鳴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邏輯。從領導帶班的“一線工作法”,到全流程的“精細化管控”,鹿鳴礦業以系統化、精細化的現代生產管理體系,持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與動力變革,激活全鏈條創效動能。
??為了打通管理與生產的“最后一公里”,鹿鳴礦業將管理重心下沉到生產一線,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帶班制度,帶班領導常態化深入生產一線,不僅讓管理指令直抵生產末梢,破解“上層決策難落地、一線問題難上達”的溝通壁壘,也從源頭上保障了生產穩定運轉。
??“我們把年度生產指標層層拆解,明確每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形成‘班保日、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階梯式目標保障機制。”鹿鳴礦業生產管理部負責人介紹,他們結合礦山地質模型、設備效能等實際情況,建立了以“計劃引領、精準管控”為核心的精細化管理機制,并借助智能化平臺實現采、選、尾全過程精準管控,避免了計劃與執行脫節的資源浪費。
??廠礦車間內,穩定設備臺效規章、標準礦石參數體系、藥劑添加制度、浮選精細操作方法等“動態參數調整”機制的應用,為礦石質量管控裝上“安全閥”,避免了因礦石質量不達標導致的加工成本浪費。此外,鹿鳴礦業創新推行預防性維修機制、數字孿生平臺維修管理等設備管理模式,從隱患問題精準發現,到采取針對性措施,再到責任到人閉環落地,大幅減少了生產中斷造成產能損失狀況。今年上半年,設備運轉率較設計值高出6.31%,設備維護成本同比下降約30%。
??以“強科技”支撐提質增效
??“科技優勢就是成本優勢,創新成果就是效益成果。”這一深植于鹿鳴礦業生產經營的理念,早已轉化為實打實的行動,讓科技創新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加速器。
??為打通部門間“創新壁壘”,鹿鳴礦業構建“科研攻關+QC小組+小改小革”三級創新機制,科研團隊瞄準行業關鍵技術難題攻關,QC小組專注質量提升,一線員工積極貢獻“金點子”,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截至今年8月,累計獲得授權知識產權專利195項,軟件著作權32項。其中,“強寒冷林區特大型鉬礦綠色選礦工藝與特大型選礦裝備集成技術”成果,攻克嚴寒地區鉬礦選礦效率低、能耗高的“卡脖子”難題,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讓“冷區采礦”有“熱技術”支撐。
??創新體系筑牢了技術根基,智能化建設則為企業提質增效裝上“數字引擎”。自2022年成為國家《智能礦山建設規范》貫標試點單位以來,鹿鳴礦業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起貫穿生產經營全鏈條的智能管理體系。“以前成本核算像‘翻舊賬’,現在成本管控平臺每日實時顯示關鍵信息,一旦指標異常,就會分級亮燈預警。”鹿鳴礦業商務管理部負責人介紹,他們上線的成本管控平臺整合產量、能耗、物資、人力等多維度數據,實現閉環管理,推動企業不斷向“精益算效益”發展,每年為企業節省不少隱性支出。
??“過去設備檢修像盲人摸象,現在靠數字孿生提前演練,心里踏實多了!”選礦廠負責人站在調度大屏前,手指輕點,半自磨機的三維數字孿生體便以厘米級精度復刻現場。這個耗時一年多構建的數字孿生平臺,通過上百次動態仿真,將今年6月份原定11天的檢修計劃壓縮了63個小時,帶來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王建國 李瑩)